學測解密 如何把握考前黃金三天

學測倒數3天!
最後倒數,學測準備大方向
每天都要寫模考題,情況允許的話國英數自社都各寫一回,國文作文和英文作文可以擇一寫。主要是練手感,讓考學測的時候可以像寫模考一樣輕鬆。
開始調整自己的作息。在高中最累的時候會到半夜兩、三點才睡,早上七點出門上課,但學測前開始強迫自己調整作息,十一點以前一定要睡、六點起床,中午確實午休30分鐘,而且下午絕對不能打嗑睡,要習慣下午考試的感覺。
心態調適 : 自我預言的實現
「怕哪一科,就會爆哪一科。相信自己每一科都準備好了!」有很多同學都是平常英文很好,但考前突然因為模考成績不理想開始懷疑自己,結果學測英文就真的考差了。每一科都不要怕,要相信自已、對自己有信心。
最後一次模考考的很不理想,糟到心裡開始覺得「是不是該放棄學測,直接準備指考?」不過幾乎在最後的階段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自己的模考成績很糟糕,學測最後關頭不僅是看你有沒有讀熟、讀廣,更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要時常告訴自己:「相信自己,我可以!」你真的可以做得到。
太多的學長姊都是平常英文很好,但考前突然因為模考成績不理想開始懷疑自己,結果學測英文就真的考差了。每一科都不要怕,要相信自已、對自己有信心。
科目:國文
學測新型國語文寫作測驗(簡稱國寫),將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分開,考試時間:國選80分鐘,國寫90分鐘,讓選擇題與非選擇題都有充裕的時間可以作答。然而,新型寫作測驗的比重也比過去提高,但若把握以下幾個重點,便可在國寫上輕鬆得到高分!
新型國寫分為「統整式作文」與「抒發型作文」。
在「統整式作文」題型中,測驗學生是否能正確的解讀文意,並針對文意提出個人見解。首先,學生須能夠歸納題目引文意指、並了解其論點。再者,在撰寫時,也須針對引文做分析,最後並能提出具體的評論,若能引用其他資料來佐證自己的論點更佳。在此類型的寫作中,了解內文意涵,文章結構是否嚴謹,敘述是否符合邏輯為評分重點。因此,同學在寫作時,應注意語意是否通順,切勿使用過於冷僻的文字,也不須過度堆疊華麗文藻。
在「抒發型作文」上,雖與前者相同,皆注重同學的文章內容是否了解題意、符合邏輯及結構嚴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抒發型作文更著重文字細膩度、文章前後文的鋪陳以及同學在文字中所展現的個人情感。
因此,在撰寫此類文章前,建議同學先確立每段欲書寫的內容,避免在寫作過程中偏題,也可以適時發揮個人創意及想像力,增加文章的豐富度及可看性。實際寫作上,抒發型作文比統整式文更需注意用字遣詞,文辭的使用、文藻的修飾及字句的琢磨都是評分的要點。
科目:英文
英文非選擇題的方面,印下前幾年的範文做參考,因為大考中心推薦的文章真的寫的很棒,可以參考他們內容架構與特殊用詞,蒐集起來記在筆記本上,實際寫的時候都派得上用場。
依照英文老師的要求,考前兩週要每天或每兩天就寫一篇作文。每天寫題目訓練手感。
除了文章內容相當重要,還有在考前短時間內可以增加得分機會的方式,就是直接參考練習學測範文的字體,例如以下範例:
科目:數學
發現粗心出錯時,一定要回頭找是在哪一個步驟粗心的,然後要想出辦法避免此情況再發生(譬如計算時每條式子都列清楚,不要一直心算),決不能告訴自己下次細心一點就好了,不然粗心只會一再重演。
持續寫題目,一直算一直算,不要超過兩天沒算,因為需要保持手感,不然很容易生疏。
注重理解概念,碰到特別的題目可以記下來,方便考前衝刺的複習。
科目:社會
小秘訣:「地理讀得廣;公民讀得細;歷史讀得活。」
地理:整理圖表,有助於自己的記憶。
公民:釐清專有名詞,了解如何應用,並也要關心時事,可以想想有沒有什麼時事可以和考題做結合的部分。
歷史:按照時間軸整理事件、影響,可以讓自己對整體綜觀的脈絡更加清晰。
社會是個考古題重複性高的科目,所以要把重要的事件和考題記熟。
科目:自然
大方向:「注重觀念,老師上過的一定要熟記。」
物理:題目要有解一定要建立恆等式,自己要熟悉如何利用已知的條件與欲求的結果建立起關係!
化學:基礎觀念很重要,了解基礎,要延伸就不會太困難!
物理、化學:概念的理解超級重要,只要多做考古題就會清楚自己的缺點所在!
生物:生物要記憶的東西很雜,然而當你對每個現象有一套完整解釋的說詞後,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地科:再次強調基礎觀念與空間邏輯推演。除了岩石等各種名詞需要靠記憶之外,其餘可以只記得基本定義即可!
生物、地科:重理解跟背誦,可以多看幾眼就多看幾眼,需要花點時間加強。
祝福 高三同學 金榜題名
資料來源:【學測準備】臺大電機許秉鈞:最後兩週狂寫模考,讓考學測跟做模考一樣放鬆! 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大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