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視界 揚子 跨域整合人才培育

科普新視界
揚子 跨域整合人才培育
愛因斯坦:「教育不是事實的學習,而是訓練人去思維」
108新課綱強調『科學探究與實作』的能力
揚子近年科學競賽表現優異
幕後是一群默默付出團隊教師
引領著學生探索科學
其中扮演跨域整合與協調合作的領頭羊是尚民老師
尚民老師熱愛教學與研究
他認為教師如礦工 需走入黑暗
其頭頂的那盞明燈指引著黑暗中迷思的學子
將其帶入光明大道
只要是能幫助學生
他一定會不辭辛苦的去做事
老師 是學生的靠山 是心靈的避風港
取得學生的信任
讓其能發揮所長
他強調杜威做中學的思考 循循善誘
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他重視邏輯思考
找出學生專長與興趣
讓學生能快樂的學習
教師引領學生探索科展歷程
課後、週末、假日、寒假與暑假的培訓日子
強化蒐集資料、閱讀文獻、邏輯思考、分析歸納、統整講述
文書處理、實驗製作與組裝、撰寫成果、臨場應變等能力
學生提出科學取向的問題
廣泛地收集證據形成解釋
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解釋
進行溝通與辯護
藉由實際參與的歷程
學生的想法逐漸成熟
提升探究能力
師生相互共構進行思辨以解決遭遇的難題
獲得解決的途徑是師生參與科展的樂趣
保持好奇心 運用想像力
老師適時介入引導幫助學生聚焦想法
不要直接給予否定或直接提供正確答案
而是儘量拋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
奠定 探究實作能力
強化 問題解決能力
培養 跨域運用能力
溝通表達 啟發科學探究的熱忱與潛能
學習如何與人合作
科展的參與並非一定要頂尖的學生
而是需要找到自己帶領學生進行科展探究活動的模式
才能樂此不疲與學生共同成長
完成一件科展作品從開始思索題目至完成書面報告等工作
往往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當學生準備充分地參與競賽時
往往會因為競賽結果不如預期而造成內心的沮喪
老師從旁陪伴與鼓勵
讓學生從彼此的分享中
重新體認製作科展並不單單為了競賽
而是要讓自己從中獲得探索科學的樂趣
希望培養學生自主共學、操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學彼此間容易產生革命情感
自主學習的最佳典範
從提送申請書、團隊討論、實作、組內衝突處理、成果資料彙整
產出的過程就是一種自主學習的最佳典範
學生在參與後 對學習產生興趣與熱情
願意投入相關領域的探索
主動與隊友討論分享
達到自發、互動、共好的教育目標
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夥伴
跨域整合能量-夥伴
培養獨立思考與應變問題能力
實作技巧、論述邏輯、思考能力
為生涯發展做準備
科展的探索活動實際上帶給學生契機
藉由實際投入的歷程學習相關科學概念
探究技能以及思索科學本質
碰到問題、記錄問題、解決問題
建構基本科學素養
奠定持續學習科學與運用科技的基礎
培養社會關懷和守護自然之價值觀與行動力
實際投入科展探究活動學生對他們各自帶來的深厚影響
科展活動是科學教育的根基
讓學生能夠從科展歷程中獲得探究能力
鼓勵學生著重在科學探索的樂趣而非只是競賽成果
從中體會操作的樂趣
能主動學習 挑戰新事物
揚子中學
從研究的過程中 陪伴學生們成長
訓練學生研究的思路
期望日後以此為基礎
讓孩子更上一層樓 讓所學內化
涵養增廣個人的視野